从2004到2018,从僧团到信众,从全国各地到大洋彼岸,自倡导皈依修行以来,十多年间,济群法师一以贯之地强调皈依对学佛的重要性。此行澳洲弘法,短短数日,在堪培拉和墨尔本两度开讲皈依,领众共修。之所以对这一修行念兹在兹,无有疲厌,正如法师所说:皈依是佛法的根本,不皈依三宝,不修习皈依,将失去佛法的根本。
2018年1月15日下午,济群法师一行自阿德莱德至墨尔本,来到位于绿宝石山的兜率内院。法师与此地结缘已久,2003年兜率内院刚落成时,就曾应妙净大和尚邀请来此说法。如今,法音再次响起,宣说作为学佛起点的皈依。这一定位,既体现了法师对大众修学的关注,也象征着法师在澳洲弘法开启了新篇章。
(此图为妙净大和尚拍摄)
晚上7:30,济群法师在大雄宝殿开讲“皈依的修行”。其时,天际祥云环绕,大众殷殷期盼。
济群法师首先阐述了修习皈依的意义。说到皈依,很多人只是当作一次仪式,除了可以得到一个法名,一本皈依证,有了佛弟子的身份,往往不知道还要做些什么。所以在皈依后,内心依然是漂泊的,迷茫的,找不到归属感,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。为什么会这样?就是不了解佛法僧三宝的内涵,不了解皈依的修行意义。
法师指出,皈依不仅是寻找依赖,还要通过不断修习,让三宝在内心深深扎根,成为生命的中心。围绕这一中心闻思修行,才能于自身成就三宝具备的品质。
佛法认为,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。为什么在显现上如此不同?法师告诉大家,就在于迷和悟的一念之间。众生因为无明,看不清生命真相,看不清世界真相,就会活在颠倒妄想中,给自己乃至他人带来无尽的烦恼、痛苦和伤害。
皈依,并不只是求求拜拜,这么做虽然也有意义,但非常有限。法师提醒大众:皈依的目的是学佛,这就必须通过对三宝功德的认识,对此心生向往,进而以佛陀为榜样,依正法指引,并在僧宝教导下,学佛所言,行佛所行,才能得到皈依的真正利益,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什么是最好的自己?法师以释迦牟尼佛的出家经历为例,将大家导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。当年,佛陀贵为王子,生活美满,但在看到老病死后,深受震撼。他发现,如果从死亡来审视,世间的青春、美丽、财富、地位,其实是一文不值的。为了找到生命的终极价值,他毅然放下一切,舍俗出家。通过上下求索的艰苦修行,终于发现了觉悟之路。这是一条古仙人道,古佛是这样走过的,我们的本师也是这样走过的。
本着无尽的悲心,佛陀在成道后说法四十五年,把这条道路告诉世人,希望众生也能走向解脱。但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,佛教逐渐演变出三大语系,无数法门,使很多学佛者无所适从。怎样才能有效修学?法师指出,从根本而言,所有的修行不外乎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皈依,是为了获得皈依体,而皈依体的作用,是帮助我们见贤思齐,断恶修善,不断向三宝靠拢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学佛就是和三宝相应的过程。每个人都有很多心念,正是这些心念,决定了生命的未来。路在哪里?我们常说“路在脚下”,而人生的路,学佛的路,就在我们心里。
接着,法师领众修习皈依。在发心、供养、忏悔的前行后,通过对人身难得、三恶道苦的观修,对三宝生起无限感恩,生起求拯求救之心。当心调整到位,再带着这样的心,唱诵皈依,忆念三宝。
“南无布达耶,南无达摩耶,南无僧伽耶……”声声呼唤,让心回到三宝的怀抱;念念安住,让心融入三宝的功德海中。跟随法师唱诵的此刻,心被不断打开,无形,无相,无限……
唱诵,是为了忆念;忆念,是为了行持;行持,是为了成就内在的慈悲和智慧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成为和佛菩萨无二无别的人——那才是最好的自己。
一个多小时的共修,有如殊胜的法宴,令参与者法喜充满,对未来修行增强了信心,明确了方向。墨尔本的思齐居士学佛多年,此前曾专程飞往堪培拉闻法,今天再次参加皈依共修,对法师开示的皈依和发心深受触动。学佛多年的她真切体会到,这是学佛不可或缺的基础,也是必须遵循的次第。只有抓住这一根本,才能在修行路上稳步前行。由此,对法师的悲愿感佩于心。
让众生于法受益,走在解脱和觉醒的路上,这是法师的悲愿,也是诸佛菩萨的悲愿。
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;
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;
自皈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。
让我们以三宝为中心,通过不断修习,做最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