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济群法师在海峡两岸禅文化节高峰论坛开讲“禅与人生”

文 / 慧枢   图 / 智丹、观轩、慧珍

  2016年10月15日,由厦门日报社主办的“海峡两岸禅文化节高峰论坛”在金都海尚国际举行。上济下群法师应邀为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、专家等开讲“禅与人生”。上午10点,在菩提合唱团供养一曲《处世梵》后,法师登台为大众开示。
  在这个时代,为什么很多人静不下心来?什么是禅?静心与禅有什么关系?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?禅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?
  带着这些困惑,嘉宾们在期盼中听济群法师娓娓道来。

如何静心

  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,虽然物质高度发达,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,每天很忙、很累,原因在哪里?
  “根本原因在于,我们的心静不下来。”济群法师指出,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已经失去了休息的能力。比如周末、假日,本可以放松休息,但人们往往过得比上班还累。此外,普遍存在焦虑、恐惧、没有安全感等心理问题,这些都和心静不下来有关。
  如何从根本上摆脱烦恼?需要靠佛法的大智慧。只有佛法才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,认清世界,进而解除生命的迷惑和烦恼。

大智慧在哪里

  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于,其他宗教认为由神主宰世界并决定人类命运,而佛教否定有唯一的主宰神,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,都是命运的主宰者。
  佛教认为,我们内心本自具足智慧,只是被混乱的念头遮蔽了。“人人皆有佛性,都有觉悟潜能”,就像天空有阴有晴,但太阳永远都在那里。法师开示说,如果内心有贪婪、嗔恨等烦恼,心就会陷入其中。所以静心很重要,清净的环境,有助于开启清净的心。就像水清月现,内心清净了,智慧才能显现出来。
  济群法师说,禅的智慧来自无住的心,是没有粘著的。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,修行要“不住色声香味触法”,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不执著六尘境界,心才会进入清净的状态。“不是你不知道什么好不好,而是知道但不粘著,这才是禅的智慧。”因此,禅不仅是一种禅意的生活方式,更重要的是有内在智慧。

禅的核心内涵,就是觉

  讲座中,法师对禅定的“禅”和禅宗的“禅”作了开显。禅定,是通过培养专注力,使我们了解并管理自己的心,属于方法;禅宗的“禅”,本身就是一种智慧。今天所说的“禅与人生”,更侧重后者。
  那么,禅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?法师告诉我们,如果用一个字形容,禅的核心内涵就是“觉”。禅宗认为,佛和众生的差别,只是在迷、悟之间。生命进入迷惑状态,就是众生;进入觉性状态,就是佛。
  佛教认为,每个人都有佛性,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,虽然我们现在处于迷惑状态,但都具有觉悟本性。当然,根机有利钝之别,这取决于内在尘垢是厚还是薄。禅宗所说的顿悟,就是用最直接的手段,引导我们了悟心的本质。
  法师指出,很多人喜欢禅宗,但如果根机不够,或缺乏明眼人引导,最后就会变成“口头禅”。所以要从渐修契入,不断解除内在迷惑,才能明心见性。

科学越发达,禅的智慧越重要

 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,多数人的生命不能自主,处于“被控”“被选择”的状态,如手机控、游戏控,还有色迷、财迷、赌博、吸毒……为什么这些能控制我们?因为我们内心培养了相关的需求和依赖。当我们对自己的心念和情绪不能自主时,意味着对自己的生命也不能自主。
  “禅的智慧,是帮助我们从这些心念中走出来,学会观照。”济群法师表示,学佛不是往外找,而是往内看。事实告诉我们,科学越发达,佛法越重要。科学把人带向外在世界,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己。
  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世界,取决于自身的认识。而我们的认识能力,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性。心性决定了我们的认识,认识决定了我们的世界。无论对世界的认识,还是对自己的认识,都是建立在心性的基础上。佛法与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就在于“心性”,这也正是禅的智慧所在。
  今天这个时代,根本问题是人心的问题。如何认识并改造人心,引导民众建立高尚、健康的精神追求,离不开心性论,离不开禅的智慧。最后,济群法师特别强调:要清楚禅文化的根本在哪里,亮点在哪里,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,造福人类。
  2个小时的讲座缓缓落幕。意犹未尽中,嘉宾们在法宝结缘处获赠了济群法师的著述、音像。智慧的滋养,还在继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