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5月1-4日,济群法师在苏州定慧寺为信众开讲《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》。每天讲座结束,又现场为信众解答听讲及日常修学的各种问题。 查看全文>>
我们对任何 一个宗派的学习,首先必须通过闻思获得中道见。拥有正见之后,才有能力去判断正与邪,才有能力去解读一切经教,才懂得如何着手修行,也才有能力认识人生。 拥有正见之后,我们才知道学佛要摆脱的是什么,要通达的又是什么。如果没有闻思的中道见作为修行指导,所谓修行无异是盲目的,结果难以想象。 查看全文>>
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,在于“令十方瞻仰慈容者,皆大欢喜,信受皈依,广种善根,潜消恶念”。这种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,使佛教得以从精神的圣殿走向民众,向更多的人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,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。 查看全文>>
真正伤害我们的,是我们的心,而不是客观环境。我们恨一个人,内心就会形成一道伤痕;恨两个人,就会留下两道伤痕;恨天下人,内心就会布满伤痕。所以,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嗔心时,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自己。只有当这种破坏性的心态传达出去并付诸行动后,才会进而伤害到他人。 查看全文>>
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,不仅是菩萨行者应该具备的一种信念,同时也是最高的观修方法。《行愿品》分为长行和偈颂两部分。长行是详细的观修仪轨,若依此仪轨观修,便能迅速契入法界,圆满佛果功德。 查看全文>>
佛法虽然浩瀚,但所有修行都离不开这些基础。论中,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、皈依三宝、深信业果作为学佛修行的道前基础及共下士道的内容,又以“发心”贯穿三士道的修行。可见,这四点不仅是学佛之路的必要基础,也是修行成就的根本保障。 查看全文>>
辨无上乘品第七:甲三、所缘无上;甲四、修证无上;甲五、结颂 查看全文>>
乙四、离二边正行:丙一、一性异性边;丙二、声闻外道边;丙三、有情增减边;丙四、法增减边;丙五、所能治边;丙六、常断边;丙七、所能取边;丙八、染净边;丙九、有非有边;丙十、能所寂边;丙十一、怖畏边;丙十二、所能取边;丙十三、正邪边;丙十四、有无用边;丙十五、不起及时边;乙五及六、差别无差别正行 查看全文>>
辨无上乘品第七·甲二、正行无上·乙三、随法正行:丙一、无散乱转变;丙二、无颠倒转变 查看全文>>
辨无上乘品第七·甲二、正行无上·乙二、作意正行 查看全文>>
辨无上乘品第七:甲一、总标;甲二、正行无上:乙一、最胜正行 查看全文>>
辨得果品第六:甲一、总说五果;甲二、余果十种;甲三、结说 查看全文>>
辨修分位品第五:甲一、三乘修证位次;甲二、略为三位;甲三、依位说人;甲四、结说 查看全文>>
甲七、八正道;甲八、三乘修治差别;甲九、结说 查看全文>>
甲四、五根;甲五、五力;甲六、七觉支 查看全文>>
辩修对治品第四:甲一、四念住;甲二、四正断;甲三、四神足 查看全文>>
甲十一、善巧真实·乙七、根善巧;乙八、世善巧;乙九、谛善巧;乙十、乘善巧;乙十一、有为无为善巧:丙一、有为法的特点;丙二、无为法的特点;甲十二、结 说 查看全文>>
甲十一、善巧真实·乙四、处善巧;乙五、缘起善巧;乙六、处非处善巧; 查看全文>>
甲十一、善巧真实:乙一、十种我见;乙二、蕴善巧;乙三、界善巧 查看全文>>
甲七、极成真实;甲八、净所行真实;甲九、五法真实;甲十、差别真实 查看全文>>
甲五、因果真实;甲六、粗细真实 查看全文>>
辩真实品第三:甲一、总标;甲二、根本真实;甲三、相真实;甲四、无颠倒真实:一、无常;二、苦;三、空;四、无我 查看全文>>
甲六、十地障;甲七、略说二障;甲八、结说 查看全文>>
甲四、觉分障:一、四念住;二、四正断;三、四神足;四. 五根;五. 五力;六、七觉支;七、八正道;甲五、十度障 查看全文>>
乙四、引“对法”说;乙五、十种净法的安立次第 查看全文>>
甲三、修行次第障:乙一、三十障;乙二、十种净法;乙三、依净法辨三十障; 查看全文>>
辨障品第二:甲一、五障;甲二、九结障 查看全文>>
乙四、十六空;乙五、空性差别的成立 查看全文>>
甲三、空相·总标·乙一、空性者何;乙二、空性异名;乙三、空性差别 查看全文>>
乙七、杂染相 查看全文>>